• <p id="bxn6u"><del id="bxn6u"><xmp id="bxn6u"></xmp></del></p>

          1. <acronym id="bxn6u"><label id="bxn6u"><listing id="bxn6u"></listing></label></acronym>
              <pre id="bxn6u"><strong id="bxn6u"><xmp id="bxn6u"></xmp></strong></pre><track id="bxn6u"></track>
            1. 法律圖書館

            2. 新法規速遞

            3. 基于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分類體系

              [ 韋長江 ]——(2022-11-17) / 已閱703次

              根據意思表示是否有相對人,可以將意思表示分為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和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對意思受領者所做的意思表示;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在沒有意思受領者的情況下作出的意思表示。

              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根據是否通過對話方式進行,又可以分為對話的意思表示和非對話的意思表示,兩者的區分要點在于相對人能否確定在第一時間知曉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信息,能則為對話的意思表示,不能則為非對話的意思表示。
              對話的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與相對人在一定情境下采用對話形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對話的意思表示不一定行為人與相對人要在當場,也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電子傳輸方式進行對話,只要是相對人能夠確定在第一時間知曉到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信息的,就構成對話的意思表示。
              非對話的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與相對人采用對話以外的信息傳遞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不能確定在第一時間就知曉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信息。
              較為典型的采用非對話方式的意思表示是以數據電文形式所做的意思表示,是指通過互聯網、電子郵件、短信、微信等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其他典型非對話意思表示還有郵件方式的意思表示等。數據電文的意思表示可以分為指定接收系統的數據電文意思表示和未指定接收系統數據電文的意思表示。

              基于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分類的意義:
              1、是否具有相對人影響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基于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分類體系將作為一種補充的法定要件影響意思表示的法定生效時間。具體說來:對話的意思表示采用知情主義的生效模式,即相對人知道意思表示內容時生效;以非對話的意思表示采用到達主義的生效模式,即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指定接收系統的數據電文意思表示到達系統時生效,未指定接收系統的數據電文意思表示采用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到達時生效;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采用完成主義的意思表示生效模式,即表示完成時生效。
              2、是否具有相對人影響意思表示的解釋。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在解釋時由于要考慮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應當更加注重文意解釋,即更加注重能夠被相對人知曉的意思表示外觀;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由于沒有相對人,由于不用考慮相對人的信賴利益,則應當更加注重行為人真實內心意思的探究,即結合相關解釋理由探究行為內心真意。
              3、是否具有相對人影響意思表示是否需要發出,進而影響意思表示的是否能夠撤回。意思表示的發出是指行為人向相對人開始進行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的撤回是指行為人向相對人發出意思表示后,在意思表示生效之前,將意思表示撤銷和退回,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應當在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前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相對人。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需要行為人向相對人發出意思表示,具有意思表示的發出問題,具有了發出問題,也具有了撤回問題,意思表示的發出與撤回只有在意思表示有相對人時才有意義和存在的必要;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在行為人表示完成時即生效,也就是意思表示作出即生效,也就沒有了意思表示的發出與撤回問題,意思表示的發出與撤回在意思表示無相對人時沒有意義和存在的必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韩美免费a级片